您好,银行管家欢迎您!登陆 | 注册

互联网信用支付猛烈冲击,传统信用卡如何才能实现破局?

发布:2020-06-17 11:46    来源:里斯观点     浏览:139

  在中国,信用卡的发展可谓一路坎坷。从1985年第一张信用卡诞生至今已有30余年,但中国大陆人均信用卡持有量依然明显偏低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,以及互联网信用支付的猛烈冲击,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在中国市场似乎显得毫无还手之力,大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,事实果真如此吗?传统信用卡如何才能实现破局?

  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路坎坷,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于1985年6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,名为“中银卡”。之后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,虽然信用卡产品层出不穷,但很难说信用卡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2017年,中国大陆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仅为0.39张,与其他国家、地区对比发现,我国人均信用卡持有量明显偏低,如中国香港人均信用卡数量为2.65张。且信用卡在全国各地的发展非常不均衡,北京人均持卡量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,为1.35张,其他地区可想而知。“借钱消费”的信用文化似乎难以被中国百姓所接受。

  然而,随着“互联网金融”的诞生,这一状况彻底被打破,以“蚂蚁花呗”和“京东白条”为代表的“互联网信用支付系统”的发展速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。 在个人消费金融体系上,中国似乎走了一条与高阶市场完全不同的道路,中国并未经历“现金支付-银行卡支付-信用卡支付”的完整发展过程,对于大部分中国百姓,直接完成了由“现金支付”到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的跳跃。中国凭借“互联网技术”再一次实现了对高阶市场的弯道超车。

  是什么力量使得在金融上一向“保守”的中国百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?

  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赢在哪里?

  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的成功绝非偶然,而是由于站在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风口,适时推动了“信用卡”品类的分化,并抓住最主流群体的核心需求,收割品类红利。

  把握品类趋势,打通消费场景

  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的发展与我国电商购物平台的兴起密不可分。随着网购比例的不断提升,互联网支付的需求也水涨船高。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是分期电商的关键内核,其真正兴盛是在2013年之后。2013年下半年,国务院陆续颁布《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以及《消费金融公司十点管理办法》,由此,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开始成为风口。2014年2月,京东白条正式上线,2015年4月,蚂蚁花呗正式上线,基于京东和阿里庞大的生态系统,二者抢先尝到了信用支付带来的红利。

  2015年是蚂蚁花呗上线后经历的第一个双十一,花呗交易总笔数为6048万笔,占支付宝整体交易的8.5%;2016年双十一,这一数据提升至2.1亿笔,占比达到20%,直接撬动的消费高达268亿元。到了2017年,由蚂蚁金服披露的数据显示,在手机端花呗交易额占比已经超过4成。

  蚂蚁和花呗的成功正是在于率先推动了“信用支付”品类的分化,并抢占了全新品类“互联网信用支付”。相较于老品类,新品类具备“审批快”、“易操作”,并与核心购物平台直接打通的优势,受到了广大消费者,尤其是80、90后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发展,互联网信用支付也渗透到消费者生活中每个角落。目前,互联网信用支付已打破了购物平台的限制,将服务扩展至更多的线上线下消费领域。互联网信用支付正不断蚕食传统信用卡的使用场景。

  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:某知名银行业务人员在向年轻人推荐办信用卡时,发生了以下一段对话。

  客户:什么是信用卡呀 ?

  银行职员:就是同花呗功能一样,多一张实体卡而已。

  客户:那我办它干什么呀 ?

  银行职员:……

  精准定位,抓住核心目标客户

  对于“信用支付”需求最大的潜力消费者,往往是收入水平一般、购物需求却相对较强的群体,如学生群体、年轻上班族等。而这些群体,往往被传统银行信用卡所摒弃,因为此类人群“征信较弱,风险较高”。 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崛起正是在于把握住了这部分群体。

  马云曾说:“新金融体系,要改变过往的“二八原则”,去帮助、支持那些没有获得很好金融服务的80%长尾人群。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机会。” 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信用体系(如“芝麻信用”),并控制最高授信额度(花呗最高5万元),互联网信用支付有效控制了风险,并最大程度拓展了服务人群。

  以蚂蚁花呗为例,其所覆盖的线上消费者有不少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触及的人群,其用户中有超过60%的用户此前没有使用过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。

  2015年,花呗刚诞生时,其用户“90后”占比33%,“80后”用户占48.5%,而“70后”是14.3%。
    
  到了2017年,花呗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,其中90后用户占比高达47.25%。
    
  到2019年,根据支付宝官方公布的花呗使用数据,花呗的用户已达到3亿,其中90后的使用者达8000万人,而全国90后的人群约为2亿人,花呗在90后群体中的渗透率已达40%。

  该比例远超传统信用卡,随着千禧一代的成长,这一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。

  传统信用卡该何去何从?

  对于传统信用卡,面对互联网信用支付的猛烈冲击,是否毫无还手之力,甚至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?传统信用卡该如何实现破局?

  抓住对手强势背后的弱势

  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强势,在于辐射传统信用卡触及不到的地区,服务最广泛的人群。而其强势背后的弱势在于,由于服务服务人群广,为了控制风险,必须将授信额度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。

  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成长,其消费场景将不断发生改变,移动信用支付能够满足年轻人买手机、买电脑的需求,而当年轻人需要买车、装修时,移动信用支付的额度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,此时,传统信用卡“严风控”所带来的“高额度”优势就将显现。 通过将移动信用支付定义为“低额度”信用支付,传统信用卡“以高打低”,可有效收割移动信用支付培养起来的客户群体。

  放大“增值服务”优势,重新定义品类

  事实上,传统信用卡涉及的服务远不局限于包括“提前消费”和“分期付款”等金融服务,还包含诸多增值服务,即信用卡权益,通过信用卡积分兑换如“还款金”,“机场VIP”,“里程兑换”等服务。 受限于成本及渠道,短期内互联网信用支付难以跟进此类增值服务。

  然而,大部分年轻消费者除了在地铁站听到过“办信用卡送拉杆箱”,对增值服务知之甚少,更由于互联网信用支付所覆盖的业务范围,建立了“信用卡只是一种支付方式”的认知。 传统信用卡应进一步强化在此方面的优势,并重新定义“信用卡”品类,不断教育年轻消费者,建立“信用卡=信用支付+增值服务”的认知,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。

  借助“母银行业务”优势

  移动信用支付相比,传统信用卡具备的最大优势,为其背后均有一个强大的“母银行”,覆盖了从“对私”到“对公”,从“储蓄”到“贷款”,从“支付”到“理财”等一切金融类服务。传统信用卡应充分调动母银行的各项业务力量,通过各业务部门的联动,一方面为传统信用卡建立业务优势,解决客户更多需求,提供一站式服务;同时,信用卡也将作为流量入口,为母行各项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,招商银行的崛起与其信用卡客户的成长密不可分。

  历史的车轮一旦滚动就不会停止,互联网信用支付与传统信用卡二分天下的局势已然形成。

  面对如此局面,在迅速补强自身在“互联网”和“移动化”上弱势的同时,传统信用卡必须不断强化和放大自身优势,充分调用自身资源,实现品类进化,并在消费者心智中重新建立“信用卡”的品类认知,否则必将被时代淘汰。


声明: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QQ:1503316566
信用卡申请
暂无评论!!
我要点评
信用卡申请

信用卡中心导航 / 信用卡申请导航

版权所有:银行管家(51yhgj.com)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,未经许可,均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