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银行管家欢迎您!登陆 | 注册

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

发布:2023-05-25 17:49    来源:金卡生活     浏览:116

2023年以来,境内旅游业发展强势复苏,迎来爆发式反弹增长,焕发出巨大增长活力。旅游业在促进产业链延伸、带动区域发展、推动多产融合等方面,彰显了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独特作用,有着“一业兴、百业旺”的乘数效应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,延伸到旅游业发展,丰富优质的金融产品供给,将有助于旅游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而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又将带动银行信用卡等金融产品提质增效。在此背景下,立足旅游场景和旅行客群,实施信用卡产品运营和精准服务势在必行。本文基于旅游业发展背景和特点,梳理了国内旅行信用卡发展现状和产品体系构建,提出了旅行客群营销维护若干策略。

1、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

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.74亿人次,同比增长70.83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.09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.56亿元,同比增长128.90%,按可比口径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.66%。这仅是旅游业恢复性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从政策导向看。一方面,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-2035年)指出,“积极发展服务消费”“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”,释放旅游业消费潜能。另一方面,《2023年度“百城百区”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》要求,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,切实做好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。G端上,国家和政府部门强化顶层设计,加强政策引导,切实改善对文旅业的金融服务,促进行业恢复发展,并释放C端消费潜力;B端上,在金融赋能并促进文旅业恢复发展中,推动旅游资源高质量供给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(C端)对美好生活的需要;C端上,被释放的旅游消费潜能得到充分响应,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,为旅游恢复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通过G-B-C三方联动,政策传导效果明显且高效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外部环境得到改善,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反弹趋势明显,为旅游恢复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。

从转型趋势看。《“十四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提出,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”,“加快推进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,深化‘互联网+旅游’,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”。一个创新驱动的旅游消费新模式正在加速发展,而发展数字化旅游消费新场景、打造数字化旅游消费新体验,将成为旅游消费新模式的发展方向。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元宇宙等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下,旅游数字化运营程度不断提高,旅游产品的体验度和互动性不断增强。众所周知,信用卡天然具备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基因,也是其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取得主力地位的重要原因。当信用卡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,势必将促进智慧旅游场景的建设,丰富智慧旅游场景的应用,并加大智慧旅游产品的供给,不仅能更好助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,还能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优化客群结构、提升客群质量、重构获客组合、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,带来发展机遇。

从业态发展看。2023年春节、“五一”两个假期国内旅游整体情况,折射出年轻消费群体引领作用增强、品质游消费需求提升、乡村游热度增加等业态发展新特点。一是社交属性突出。旅游突出的社交属性,使得“淄博烧烤”“洛阳汉服”等小众景点在年轻消费群体引领下,具备了“出圈”潜力,年轻人自发“吆喝”,吸引了其他消费群体的参与,形成了口碑效应,强化了旅游目的地营销。二是融合趋势明显。当前消费者对品质游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硬件配套层面,已扩展到文化、知识等心理层面,消费者心理层面需求的提高,正加快旅游与文化、体育、会展等业态融合发展趋势,打破传统旅游概念边界,催生出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等新模式。三是乡村旅游热度高涨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,传统农家乐业态逐步向民宿、露营、田间咖啡舍等业态转型升级,呈现出提质增量特征,消费者消费品质的提升,与乡村旅游特质较为匹配。

2、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分析

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连接政府部门与旅游消费者的纽带,在提高旅游行业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,还提供包括信用卡在内的优质金融产品,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旅游服务需求。

旅行信用卡产品需求特征。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共同决定了供给产品的特点。后疫情时代,旅游恢复发展与消费需求呈现以下两方面新特征。

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特征显现。一方面,出境旅游模式快速回归,并成为当下旅游消费新热点。截至发稿,我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,“说走就走”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。此外,跨境交易额整体呈现回暖趋势,受居民个人出境旅行增多等因素影响,2023年第一季度,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,旅行逆差434亿美元,同比增长58%。另一方面,国内本地游出游半径扩大,游客走得更远、玩得更久,出行人次和消费金额创新高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,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国内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80.82公里,同比增长81.59%,跨省游客比例达24.50%,较去年同期提高15.5个百分点。此外,自2023年2月6日起,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;5月19日起,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台湾居民入境团队旅游和“机票+酒店”业务。这将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发展双向循环,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。

二是旅行客群呈现年轻化、中产化、家庭化特征。据机构报告统计,旅行客群在年龄段上,年轻客群旅游消费需求旺盛,出游频次最高;在兴趣爱好上,休闲娱乐呈多元化,人际交往、品尝美食、打卡网红地等占主流;在参与人群上,以家庭为单位的结伴出游占比最高,家庭微型化比例不断上升;在消费趋势上,家庭收入不断上涨,中产阶段不断壮大,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;在目的地选择上,静谧、安逸的县城逐渐成为受追捧的旅游目的地,这些“小地方”通过消解大都市消费虹吸效应,并试图借助差异化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,创造县域独特消费场景和需求,激发远超本地辐射范围的消费动能。除个人、家庭旅游客群外,商旅客群规模庞大,衍生出健康、购物、娱乐、教育等热门需求。

国内旅行信用卡产品情况。目前,国内银行在旅行信用卡规划上,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。第一种是高端信用卡产品,服务商旅客群,如招商银行经典版白金信用卡、浦发银行AE白金信用卡、工商银行爱旅行信用卡(白金卡)等,主卡年费在2000~3600元不等,消费达标减免或积分兑换年费,权益以高价值餐饮、酒店、健身、出行等为主。

第二种是与商旅类企业合作发行的联名卡,服务旅游细分市场,如各商业银行与大航司、头部旅游平台合作,发行联名信用卡,权益主要为航司联名积分兑换里程、合作平台会员特色服务等。

第三种是与地方政府文旅部门合作,服务支持本地旅游业发展,如发行区域性旅游信用卡,这又细分为两种模式:一是政府文旅部门与多家银行合作,发行统一主题的信用卡,各银行提供差异化权益,该模式以江西为代表;二是银行与政府文旅部门合作,信用卡线下权益仅在本地区内使用,支持区域旅游业发展。(表1)

表1 国内文旅主题信用卡发行情况

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

3、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梳理

目前,旅行信用卡已成为各家银行传统优势产品线之一,主要体现在客群数量大、平均消费金额高等方面,是具有高价值贡献度的重点产品。目前,旅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挑战是,经过多年发展,部分银行发行的与旅行场景相关的主题类、联名卡产品多达几十款,由于产品种类众多、服务场景分散,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,产品运营效率较低,管理难度较大,不利于产品规模扩大和运营质态提升。

通过对部分银行信用卡产品的调研,笔者建议,各银行应加大对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的梳理,这有助于匹配客群偏好,并根据其用卡消费需求,提供精准服务,并提升旅行客群管理水平。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。

第一层次,旗舰产品管理。旗舰产品可从发卡量、客户数、启用率、动卡率、消费量等维度综合考量与定位,形成银行TOP旅行卡产品矩阵,并加强产品运维,同时对于发行量低、维护成本高,贡献度小的产品,适时采取逐步退出策略,从而提高旅行信用卡产品整体的运营效率。

第二层次,联名卡产品管理。联名卡的合作企业可分为航司、酒店、平台、乐园等类型,在与这四类合作企业发行的卡产品中,乐园类产品(图2)贡献度不断提升,而且可有效带动航司、酒店、平台消费,并成为上述三类产品引流的对象,因而备受银行关注。各银行可加大与国内主题乐园的合作,强化信用卡产品与特色权益输出,进一步提高乐园类信用卡产品的贡献度。

表2 国内主题乐园布局情况

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

第三层次,区域产品管理。为最大化挖掘和释放地域获客潜力,近年来,各银行立足地域特征和资源禀赋,按照“文旅引领、资源共享、总分联动”的理念,深耕区域市场,培育属地化旅行信用卡产品,并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成效。受发行地域限制,区域旅游信用卡发卡量小、消费额低,消费贡献度有限,且线下权益基本定向使用,与全国性发行的同类产品相比,竞争力有待提升。因此,各银行一方面应强化产品准入管理,通过差异化运营,提高产品竞争力;另一方面深化存量客群运营,运用信用卡支付、分期等功能,做大特色收单和贷款业务,进一步提高区域旅行信用卡综合贡献。

第四层次,跨境产品管理。跨境产品由全币信用卡和国际借记卡组成。全币信用卡的核心优势在于,满足客户跨境消费支付需求,自由选择币种,降低客户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。如,工商银行环球旅行卡、中国银行全币种国际芯片卡、建设银行全球支付卡、招商银行全币种国际信用卡等。国际借记卡支持外币存取现、转账、消费等金融功能,具有无须授信、存款有息、即时领卡、权益丰富等优势特点,可有效覆盖外派商旅、留学生、急于出境等客群。如,工商银行国际借记卡、中国银行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等。随着国内出境游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、跨境交易额的不断提高,各银行应加强“全币信用卡+国际借记卡”产品管理,提升服务品质,丰富产品权益,为提高跨境交易量蓄力。

4、旅行客群营销维护策略

在旅行客群运营上,各银行应兼顾拓客拉新和存量促活,通过服务升级、产品升级、平台升级,提升本行旅行信用卡市场口碑、品牌影响和发展实效。同时,推行“旅行+”理念,加快与文化、体育、会展等业态融合发展,拓宽业务发展半径。

服务升级。服务升级的思路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对于拓展新客户,在旅游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背景下,强化对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管理,以多层次产品矩阵,提高拓客能力。如,工商银行结合当前旅游市场新变化和旅游消费者新需求,在升级推出“工银爱旅行”专属服务基础上,全新发行旅行主题新产品——工商银行爱旅行信用卡,紧扣消费新场景和文旅新服务,全面提升旅行客群金融服务体验,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。二是对于存量促活,依托本行App,构建旅行客群权益服务平台,以全链路可视化服务模式,盘活存量客群。依托本行集团合作优势,打通旅行场景权益,盘活存量旅行客户,释放存量旅行信用卡价值贡献,进一步树立本行旅行专属服务形象。

产品升级。通过对旅行信用卡产品体系的梳理,可将旅行信用卡产品矩阵分为“旗舰、联名、区域、跨境”四个层级,以存量旅行产品为载体,以旅行权益升级为支点,以专属服务为主题,全面打造旅行产品矩阵,提高信用卡产品市场竞争力。

从四个层级具体来说,旅行信用卡产品矩阵运营思路为:一是旗舰产品引领,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,重点关注的经营指标有动卡率和消费额;二是联名产品承接,尤其是对于大型银行来说,应加强对TOP航司、酒店、平台、乐园类企业的全面合作,通过全面合作,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,同时应强化效益管理,达到银企双方合作的目的,重点关注防范虚假宣传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;三是区域产品铺底,总行应加强区域产品运营指导和监测,分行应加大与地方旅游部门的合作,重点关注灵活配置权益资源,通过权益运营,提高促活成果;四是跨境产品点睛,在境外旅游业务按下恢复“快进键”的背景下,升级境外消费活动,包括出境旅游、免税店和跨境购物等,重点关注的经营指标有跨境交易额和笔均消费额。

平台升级。依托本行App,连接B端和C端,不断优化客户体验,打造涵盖吃、购、玩、行、住等多重权益的一站式服务平台。B端上,根据市场热点和用户需求,遴选优质权益和商品供应商,为用户提供服务供给。C端上,以本行自有IP形象为基础,开发系列游戏,打造沉浸式游艺体验,进一步提高客户黏性;在旅行服务中,有机嵌入消费分期、出行险服务等金融产品,为用户提供办卡、出行、享权等可视化一站式服务,构建开放生态,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消费意愿、释放其消费潜能。




声明: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QQ:1503316566
信用卡申请
暂无评论!!
我要点评
信用卡申请

信用卡中心导航 / 信用卡申请导航

版权所有:银行管家(51yhgj.com)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,未经许可,均不得转载。